安徽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A类)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0555-8226038   

   maslgxx@126.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顶岗实习

加强校企合作,铸就校企双赢

2012-11-30   作者:招办   浏览量: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辉煌的过去,其地位和作用直到今日都是不可小觑的,它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招生的逐年增加,很多学生家长出于各种原因和心理,纷纷将孩子的最佳求学方式选择为接受大学教育,实在不行的才出于无奈选择职业教育,因而,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种种问题不断呈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等职业教育似乎成了被社会、被家长忽视的一种教育途径。时至今日,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日益萎靡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日渐激化,以至于出现了近几年来普遍受到社会关注的用工荒问题。往往,偌大的一个工厂,管理人员过剩,而真正的中坚力量:一线生产工人和技术骨干的需求却远远得不到满足。直到此时,专门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才又一次以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早在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就发表了这样的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其对社会经济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职业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使得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便是呈现在职业学校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期间,中等职业学校也越来越能抓住契机,找准方向,谋求一条适合自己,适应企业、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那么,如何加强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铸就双方互赢的局面呢?下面,笔者将就校企合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从而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设想。

1、以皖江汽修集团、合作较好的几家企业为试点。

凭借我校在全省汽修专业的优势以及目前的用工荒的有利形势,我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与几个全国著名的汽修企业以及长期以来与我校保持良好合作的几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我校的办学优势,实行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技能型人才,由原先的理论培养转变成结合合作企业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校学习期间,不定期的走进企业进行实践性实习,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收获。例如:汽修专业和芜湖奇瑞公司、上海大众公司;电子专业与南京夏普公司、无锡电子仪表公司;机电专业与无锡华润公司、旭英机电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这在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后期的培训时间与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学生实习稳定性的问题,真正的让校企双方实现双赢。

2、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师队伍上提升办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教师中大部分是由学校直接进学校的纯理论型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在理论造诣上不可否认,功底很强,但是真正谈到实践,能力上却严重缺乏。因而导致学生实习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中遇到现实问题却一筹莫展,这就造成了动手能力极差的现象出现。针对此类情况,学校也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将教师送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学习实践知识,再将这些有益的知识言传身教地传授给学生,可能在效果上会更好些。这在学校方面而言,可以让自己的教师得到不断充电的机会;在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一个有效的途径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实际要求传达给自己未来的员工,从而达到第二个双赢。

3、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

学校可以整合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合作企业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增加了企业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实现了第三个双赢。

4、学校与企业互为形象。

学校学生的素质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一个企业员工的素质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现今社会,形象问题已越来越能彰显着学校及企业的内涵。因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输,同时,在学生素质上,语言表达上,为人处世上也不能忽视教育,只有重视了前期的教育,学生在去企业实习后才能更好地代表着学校和企业的形象,产生更好的社会影响,这对我校的办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同时,对企业而言,在我校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品牌效应,使得企业的员工队伍能够得到不断的壮大、扩充,实现校企合作的第四个双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是一个不可更改的趋势,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职业学校的培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是当前企业在用工荒问题上能否顺利度过难关的关键,而对学校而言,也是如何能为学生找到一个适合学生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一个契机。

通知公告 更多